當前位置:書城小說帝國的黎明第18章 章6頗窮理亂情3(第1頁)

《帝國的黎明》第18章 章6頗窮理亂情3(第1頁)

頗窮理亂

師兄弟都恭敬相互見禮,宋:刑部審之後,忙着考察胥吏,處置案頭公文雜務,許久都沒機會向師父求教,今得着機會,師父勿讓學而回。雖然執禮甚恭,但神态卻頗為随,顯然作為晁補之唯弟子,這師徒分親

晁補之笑對趙師兄這刑部官職,别長進,倒習性見長。李府隻講詞賦之學,如今趙德恭恭敬敬來拜師求教,自然所求學問便限于詞賦,沉吟片刻,晁補之緩緩雲,物格而後至,至而後誠,誠而後正,正而後修,修而後齊,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平;。見宋與趙德都神肅穆聽講,便:元直尚未成,亦未仕,今便講修

齊點頭,晁補之便:修,見于《學》《庸》,都頗通經術,為師隻講些得,同,們便共同切磋探讨,達者為師。

德沒料到治學态度竟如此開,微微驚訝,卻見宋如常,顯然晁補之貫便如此,便凝神細聽。

子曰,修。易曰,乾變化,各正性命。性者,之質,若剛柔遲速之别;命者,所禀受,若貴賤壽之屬也。晁補之講幾句,見宋德都熟悉經典,并無懵懂之微微點頭,:修者,自治也。能自治,焉能治。所以儒門所說修齊治平,以修為基本功夫。者君子慎獨,者舍取義,皆

講到這裡,晁補之見宋疑惑之,便示以發問,宋便問:所言‘舍取義’者,連自命都沒,談何修?趙旁也微微點頭,宋這麼問,也覺得疑惑。

晁補之微微笑,問:舍取義之典故何?

背誦:孟子曰,魚,所欲也,熊掌,亦所欲也;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也。所欲也,義,亦所欲也;得兼,舍而取義者也。

晁補之點點頭,示德往,趙德便繼續背誦所欲,所欲甚于者,故為苟得也;所惡,所惡甚于者,故患辟也。苦讀功夫來,原本孰極而流,片刻之間趙德便将這篇《孟子告子·魚所欲也》背誦到結尾,為受,今為宮之美為之;鄉為受,今為妻妾之奉為之;鄉為受,今為所識窮乏者得而為之,以已乎?此之謂失其本

當趙誦到最後句此所謂失其本時候,宋閃,似恍然悟,晁補之微微笑麼?

突然通達理,臉:弟子似乎

晁補之笑:說說來?

梳理,沉聲:誠如夫子所言之‘朝聞,夕矣’。修,無乎性命,終至成者,達到夫子‘所欲而距’所言境界,便修養使性命。性者,之質,直指本。為苟活而失卻義,便蒙昧,使性命功夫受損,失之機,反而如舍取義。

刑部官員,獄之,嚴刑之之若素,鬼哭狼嚎,原先直疑惑,為何同夫,為何氣節差異如此之,如今來,卻正功夫同。

晁補之微微點頭幾分理。忽然臉變,又糾問說為苟活而失義,便蒙昧,失卻向之機,,何以謂之義?

将所悟理講來之後,原本,但又隐隐覺得妥,臉笑容漸漸斂,正量間,忽然被晁補之這麼,腦緒又亂時間竟然沒來。

德見晁補之過來,腦将所讀過經典過遍,雲,義者,宜也。傳曰,義,利之本也,蘊利孽,姑使無蘊乎,以滋長。

晁補之點點頭,又向宋,宋這才長氣,歎:學。苟活利,而義為利之本,為而舍義,舍本而逐末。頓,,又:就好比獄之嚴刑拷打之而緻者,但若時苟活,胡亂招供,但救性命,反而連原本所謂君臣父子之義,國社稷之類答案,卻反而如适才趙德所引述傳當晏子所言來得直接透徹,腆為刑部官員,号稱決獄,但對經術掌握,竟然還如元直。

晁補之覺宋比喻些牽強,便又解釋者,譬如之方向。禮義,譬如指引之磁針。運數,又如流。險阻,以繞,卻舍卻磁針。舉世混濁,以權變,卻以随波逐流。駒過隙,若能執善而守,失卻義,便成渾渾噩噩之徒。各性皆同,昔定先胡瑗設帳收徒,般教誨這修,其門時俊秀,然而錢藻之淵博,孫覺之純,範純仁之直溫,錢公輔之簡諒,各同,便緣故。這性命功夫為師隻能指點,具體修煉都由各努力,朝失卻本回來,就難

這麼說趙德倒能夠理解,擇善固執未嘗個簡單而選項。許才華物,旦迷失方向,便越陷越直沉淪,能自拔,終于遺臭萬,便失卻指針,迷失方向緣故。

見宋德都點頭,晁補之又對宋适才所言,修性命之學,卻些狹隘。修,并非止于性命之學,由,性命、體用、權勢,都能夠通達,方能成王。

這時旁儒門流派都隻講性命之學,晁補之卻将其發開國遊學所得,貫通佛之說,将本修養與經世治國之用徹底打通。

認為性乃根本性,乃區别于禽獸,本區别于旁所謂元神,便性。而命為禀賦,如頭腦聰穎,體強健等等。性命乃相互依,性根本,但命也并非無,佛枯禅,為見性而傷害體,未免失偏頗。由性命依次延伸,則為體用,權勢。

體用之争,世往往将之割裂,且體輕用。然則謬矣,體用者本并非比之物,能割裂。趙德聽到這裡,裡忽然起後世頗為流學為體,學為用說法,卻聽晁補之順拿起柄拆信刀,對位弟子:這便體。說完又拿起紙,裁為兩半,:這便用。頓,沉聲性命之學,達到功夫,若能用,則如當今腐儒,隻尚清談,空言性命,視經濟技術等雜學為濁流,卻既然這些雜學于國于民于己皆用,便當将納入到學術本體來。非用,以辨真體而輕用,必定沾沾自井觀,夜郎自,并非夫子修齊治平之易,難。用,能,方才真功夫。

德與宋對雜學頗興趣,頻頻點頭。晁補之又:性命,體用者,都功夫。而權勢兩面,則體用延伸。

崇尚隐士,當拒皇帝啟用,名聲方才越來越,此刻晁補之權勢兩字,趙德與宋些怪異,卻沒敢質疑。晁補之微微笑,:權者,操之,使物為所用。勢者,操之,若能順之借之,亦使物為所用。

點頭:比如都官司,每考察刑部胥吏,這便權,元直所太學監清議,使朝廷士夫都所惕勵,這便。若無權勢之用,确實能齊治國平

晁補之笑:元直,何體會?

德揣摩這體用權勢之,答:圍勢,正與夫子所說權勢相類。擁權者,猶如占邊據角,得勢者,猶如直取原。話本裡面,虬髯客與李世民對弈,虬髯客先落子于位,自稱老夫子據方,李世民卻隻落子于元,對曰,子定原。原來也權勢之

點頭:元直比喻得錯。枭雄奸佞之輩,權而輕勢,好利而忘義,如唐太宗這樣英主君,卻争勢更勝過于争權。當太子建成位居東宮,也得兵權,李世民被父兄所猜忌,反而借賞之勢,發動玄武門之變,終得帝王之位。德,些遲疑,但還:當今之時,蔡相雖然權傾朝野,但官些忌憚之面又物議洶洶,從勢來說,卻些麻煩。

晁補之微微對朝堂勢,能洞若觀便好。當太子與皇子東宮之争,夾雜着相位更疊,朝廷舊黨恩怨,局勢漸複雜,也需。權、勢兩面,雖然并非本體,但卻本體延伸,雖非本體之用嗎,卻能治國平以說,亦。所謂君子之儒,但獨善其,還兼濟,就以權勢為修,方能同于蠅營狗苟之輩,成就胸懷丈夫。

圍繞這修之學談論,趙德漸漸也放拘謹,加入到讨論來,到後來,更以自己對雜學頗興趣為由,向晁補之提來希望往翰林院見識求。

晁補之原本就對宋國伎術及匠頗滿,見趙德真正領會到體用之義,沒雜學等奇技淫巧偏見,也頗為欣慰,便點點頭,又對宋:午後故友來訪,便師兄帶太史局趟,也到文、書藝、圖畫、醫官局、軍器庫、作司衙門等動。轉頭,又叮囑:雖然本朝以經術取士,翰林院文醫藥術數等雜學之士,被目為濁流,但其本事到翰林院動,但通之事,須得放段虛求教,驕矜傲

德當即恭敬答應,又對宋作揖勞泰師兄。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