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書城小說淨土十疑論第三講《淨土十疑論導讀》(第1頁)

《淨土十疑論》第三講《淨土十疑論導讀》(第1頁)

《淨疑論》尚尼慈!諸位法師、諸位居士:阿彌陀佛!

打開講義第頁,甲、偏佛疑。

佛陀《法華經》講到個偈頌:界無,猶如宅,衆苦充滿,甚怖畏。釋迦牟尼佛依止智慧,觀察界流轉相貌,說:界流轉,就好像間起燃燒樣。命當避免,會遭遇到很痛苦,以及修障礙。所以,基于離開痛苦、離開障礙理由,幾乎所凡位菩薩,修習成佛過程當,第,就先離開界,把宅當個目标。

談到離開界,們修方法兩種差别:第法門,第法門。這兩個法門最差别,就難跟易差别。

如果們今選擇聖法門,修學于斷惑證真,斷除無始煩惱跟罪業,證得真如之理,這個過程,肯定患,障礙。所以曆代祖師,甚至于世諸佛經論開導,基本鼓勵這個**險方式,因為成功率太這障礙也特别

個法門,就們說法門,淨法門修學交,就們凡夫皈依,跟世諸佛本願功德,兩個能夠相應、交。這種修學方法,相對于門,以說來得更加容易、更加順利。所以,佛陀、曆代祖師,對這個法門鼓勵而贊歎加。

關于聖門跟淨門、自力跟佛力之間差别,兩個疑問當,都已經完全解釋過。當們覺得離開宅,個目标,這當選擇淨門這種成功率比較修學方式。接問題,就佛,到底應該專尊佛,還廣泛佛?個效果最?這們今題目──偏佛疑。

界流轉,這個障礙太到淨應該佛,佛比較适當呢?應該尊佛,還廣泛佛?這當疑惑就這個。回答當兩段:第約着能,這個說,如果廣泛佛,佛、佛、後藥師佛,都換尊佛,到最後結果──散亂,昧難成,很難産力量。

所以,從能應該修昧,這個佛、這個佛、後這個佛,成功率會比較,這個約着能來說

好,以們約着所佛,來說這兩者之間差異。這當們分成兩段:第段先發正義,第段再引經證。先段:

又求佛功德,與切佛功德無異,以同佛法性故。為此阿彌陀佛,即切佛;,即切淨

這個約着所佛來分别,到底尊佛比較好,還佛比較好?這個說,剛開始隻尊佛就好,比如說阿彌陀佛這尊佛,剛開始得到尊佛本願加持,其佛當然沒加持力;但最後結果,當能夠成就昧以後,以同時得到切佛加持。

剛開始隻阿彌陀佛,但成就時候,真正得到佛根源時,切佛加持。為麼呢?剛開始尊佛,為麼到最後會得到切佛加持呢?

理由──以同佛法性故。每尊佛作用,比如普本願,普本願,但根源個真如法性,所以剛開始個門進個門進,到最後根源,就因為世諸佛作用,但體性、根源差别

從這個理就剛開始阿彌陀佛,得到阿彌陀佛單佛本願加持,但最後結果,成就切佛加持。剛開始個淨,但方淨以後,同時也以到達切淨。就剛開始成就個功德,但成就個功德以後,其功德也同時具

這個理,經典根據呢?以就引經來證這樣論文:

故《華嚴經》雲:切諸佛,即智慧,力無畏亦然。又雲:譬如淨滿,普應像雖無量,本未曾。如無礙智,成就等正覺,應現切刹,佛

這以,論主就引用《華嚴經》來證。《華嚴經》切諸佛,即切諸佛作用差别本師釋迦牟尼佛,本師釋迦牟尼佛本願對加持;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本願對加持,這個肯定,每尊佛本願同嘛。但等到能夠到諸佛根源時候,根源,所以說到最後每尊佛根源、同個智慧、同力、同無所畏,這個根源

這樣理很難理解,這以個譬喻,比如說空清淨滿普應像雖無量,但。這個以照台灣,台灣當像;以照美國,美國像。們相信台灣像,跟映美國像,,但們從像當時候,根源。所以像雖無量,本未曾管根據台灣亮,或者根據美國亮,根源差别

從這樣個譬喻,世諸佛這種空、法空無障礙智慧,成就這種清淨法等正覺,依止這樣個無差别根源,普現、普遍成就佛号、普遍成就,但能現這個佛清淨法差别

這段文告訴,就方便門,歸元無。剛開始本師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,觀世音菩薩,剛開始方便差别,但到最後結果。這點,們凡夫很難理解,因為們凡夫樣,樣,但佛陀根源,所以法切、切即能夠從個根源,普遍現無量差别;以從無量差别當,回歸到同個根源。

這個就剛開始方便同,但結果

再把這個觀個總結,論文:

智者以譬喻得解,智者若能達:

佛即切佛,切佛即佛,法

故熾然佛時,即切佛也。

們以譬喻來個總結。

比如說,随便,隻根源──亮,每依止,但最後得到。也就說,剛開始選擇任何尊佛,剛開始加持力差别,但最後根源差别

所以剛開始因為尊佛,好像功德所欠缺、,這個。因為剛開始尊佛,但最後結果切佛功德,完全沒欠缺、完全圓滿,這個就佛陀跟佛陀之間種互含互攝況。

個數學師,叫陳省博士,這個陳居士華裔美國研究數學,從幾歲,到歲往,總共研究數學數學當貢獻零跟理論,認為個數學就講兩個理:零。

呢?動态,到很應該主動追求,動态、積極,叫。另屬于寂靜時候時候動,這個就零。

以表示剛強、堅定,零表示調柔、善順這個理論提來以後,個譬喻,說:結構就表皮膚、這個肉柔軟,但骨頭剛強,這就宇宙間零跟。如果體全部剛強就很容易受傷,傷痕累累;如果體全部柔軟根本連站都站起來。

這種零跟理論,這個來以後,美國科學界,産震撼,特别個太空發展,突破。因為贊歎積極、主動、剛強,而往往忽略柔軟力量、寂靜力量。所以陳省博士說:們隻到活動面、積極面,但們忽略宇宙間另種力量種寂靜力量、調柔力量。

說:,但這個活動方向,處流。就剛開始時候處、方,但辦法把累積起來,定往處流。所以處本雖然沒能量,但種吸收能量潛能。

這個從數學研究,最後達到哲理,對個美國太空發展、技術突破貢獻,所以美國國會頒給個最榮譽成就獎,百萬美說這些錢對已經沒麼作用,就全部捐給慈善事業。當時國際協會,剛好空當發現,為陳省博士貢獻,就用名字名。

歲往歲接受訪問,說成功之說:定數能把所好,所以件事。把件事好,就剛開始隻件事,但最後成功時候,普遍跟切事相融通

陳省博士自己說:時候,說男連女過,體力音樂課時候,沒辦法分辨音樂好壞,音樂也美術課,非常笨拙,也沒辦法畫美好圖畫;時候,唯興趣就數學。入數學以後,數學之,提零跟理論,其實通于宇宙個哲學之,這個法法相通,所以理論值得維。說:,剛開始隻能件事

蕅益師對于修法,也提個非常貼切譬喻,說:修這件事,就好像挖井樣,挖井,東邊挖個井、邊挖個井,輩子都挖。為麼呢?散亂,昧難成。應該設定個目标,然後窮精力,這個方好好入,才能夠得到,而得到,這個結果

這個方,就給們很啟示:數目固定與其今修這個法門、咒、後持往咒,倒件事

這個就們今這個問題——偏佛,既然佛,跟諸佛交,這個根本,剛開始入,能廣泛緣切佛,這樣子辦法成功。剛開始尊佛,到最後結果得到切佛加持,這個就理。

好,們再往,甲、偏求疑。

這個個問題,修習佛法門、修習佛力加被法門,而隻能尊佛,到底尊佛呢?尊佛,但佛太到底尊佛,精神體力所緣境?提這個問,征問方:

、征問

佛淨,何方佛,随佛淨,随得往,何須偏方彌陀佛耶?

既然佛佛同,們平等切佛,切佛淨,都,随便選擇佛、選擇,而,而就好,為單單阿彌陀佛,而單單方極樂世界呢?

入,這個門以阿彌陀佛為門,以藥師佛為門、以普佛、普佛為門,為以呢?這個方,從入再說個門最好。

回答方:

、釋疑

回答總共段:第段先依止聖言量,先依;第段再依法。們先麼說,再麼說。兩段:第個釋義,第個引證。先釋義:

凡夫無智,敢自專,專用佛語,故能偏阿彌陀佛。

應該入,但個門為第個門最為恰當呢?

智者師謙卑說:個沒智慧凡夫,智慧判斷世諸佛尊最适呢,佛功德太微妙、太辦法判斷阿彌陀佛本願比較好、或者釋迦牟尼佛本願比較好,辦法判斷。麼辦呢?

專用佛語!個弟子,師長教誨,依止聖言量,遵從師長教誨,所以專阿彌陀佛。就依止教誨。

釋迦牟尼佛到底些教誨呢?們再往段引證:

雲何用佛語?釋迦代說法,處處聖教,唯勸衆,專阿彌陀佛,求方極樂世界。如《無量壽經》《觀經》《往論》等,數餘部經論文等,殷勤指授,勸方,故偏也。

們今打開藏經,把釋迦牟尼佛代說法,講經百餘會當們會發現個事實:釋迦牟尼佛以說處處聖教,唯勸衆,專阿彌陀佛,求方極樂世界。學者研究,釋迦牟尼佛教法當藏經當幾部經,講到阿彌陀佛法門,這個比例太

這以例子,比如說《無量壽經》,發菩提向專阿彌陀佛;《觀經》,阿彌陀佛依正莊嚴;《往論》,法門──禮拜、贊歎、觀察、咒願、回向,所緣境也阿彌陀佛。所以餘部經論,都阿彌陀佛,然後往方。這個方依止聖言量來加以說

這個說,個比較判斷時候,能相信自己分别這個分别麼來,說根、塵、識,分别根、塵碰撞以後,産識。所以受着環境響,因為分别根塵碰撞才産,所以判斷力,依止當環境所響。所以抉擇,依止聖言量

台灣場,提倡無毗盧遮佛,這個就自作主張,因為經論、曆代祖師,沒提倡這個法。就,欲,須問過來佛陀、祖師尊貴傳承。

說,祖師弘傳淨法門,從這個方,們隻好好遵從曆代祖師所這個角度,來說以阿彌陀佛法門當作主修個理由。

們再個。

依止,依止聖言量,這以依止法,們也以依止法義抉擇,來說以阿彌陀佛為所緣境最恰當。這當個理由,們先個理由:

又彌陀佛别願,接引衆

凡夫,過程當祈求諸佛本願加持,離開諸佛本願加持,實障礙到底尊佛本願來當作第個所緣境呢?

阿彌陀佛本願特别殊勝,特别願當願,所謂臨終接引,就

得佛,方衆,至信樂,欲國,乃至,若者,取正覺。

願。

到其諸佛,都自己力量解脫業力,才能夠到達,沒尊佛說臨終時候,像阿彌陀佛與諸聖衆樣現,來接引。因為阿彌陀佛本願當臨終來到界接引願力,臨終時候患,阿彌陀佛開示慰導,這個理由,臨終接引。

個理由:

又《觀經》雲:阿彌陀佛千相,千好,好放,遍照法界佛衆,攝取舍。若者,機相應,決定得

約着臨終接引,阿彌陀佛時候,阿彌陀佛臨終接引,這樣子成功率比較;第約着現樂。就說,為阿彌陀佛,,就千相,相當千微妙好,而且每個好當種種,來遍照法界佛衆,攝取舍。

自于阿彌陀佛願──攝受願,就名号,阿彌陀佛就以來照攝們,使令調柔,業障消除。

們講故事:

民國初時候,蘇省個廚師,這個廚師以,所以造殺業,後來改以後,方面方面隻打佛參加。餐、午餐,午餐完以後,事就到殿幾枝,隻陸各佛,就會參加。幾來以後,兒子病,往經常惡夢,時候,又抓、腳又踢,非常甯。

兒子過來,就跟父親說:這段時間時候,經常幹擾,非常痛苦。昨個幹擾罪業,所以今時候就會這些痛苦。說:應該麼辦呢?對方告訴說:父親阿彌陀佛功德,隻父親答應,把部分給就能夠把這個罪過消除掉。

這個時候兒子就非常興,希望,第就問父親說:父親啊!以把阿彌陀佛功德,分部分給?父親說:平常很佛,麼分部分給?兒子說:沒關系啦,答應就好。父親就說:好啊,以啊,就把阿彌陀佛部分給。诶!講完以後,從此以後覺就沒現事

這個作者最後就講個評語說:這個廚師還沒真正佛,也以說信願還護持别打佛閑着也閑着,到别佛,就順便進幾句,也沒佛,但就累積功德。

這個作者說:如果佛,還得!所以,為個法門會讓這麼來贊歎,這個義。

也就說阿彌陀佛聖号,本願加持:

個、們講臨終接引,經常跟佛号接觸時候,就會産臨終彌陀現力量;第個、攝受,跟佛号這樣起,雖然麼變化,但事實體就種彌陀,這。這個,就消除罪障種征兆。所以阿彌陀佛聖号,第特别殊勝,這願所成就

們再個理由:

又《阿彌陀經》《無量壽經》《鼓音王陀羅尼經》等雲:釋迦佛說經時,皆方恒諸佛,舒其舌相,遍覆千世界。證成切衆阿彌陀佛,乘佛本願力故,決定得極樂世界。

這個方諸佛稱歎。說為們今入,以阿彌陀佛為第個門呢?

因為《阿彌陀經》《無量壽經》《鼓音王陀羅尼經》講到,隻釋迦佛贊歎阿彌陀佛功德時候,講到最後都方諸佛,來證以成就彌陀本願攝受,而使令業障消除,乃至于往

這個說,個法門能夠得到方諸佛贊歎,表示這個法門普遍性,根普被、利鈍全收。這個就們從法義抉擇,們選擇阿彌陀佛當們第理由。

好,總結:

阿彌陀佛,與此世界極惡衆,偏因緣。其餘諸佛,切淨,雖經兩經,略勸往如彌陀佛國,處處經論,殷勤叮咛,勸往也。

從這個方,以作個結論:阿彌陀佛個特本願加持力,對這種極惡衆,偏因緣,這個方很。阿彌陀佛對們這些所謂勢團體、對們這種障慧淺本願對加持力。如果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,其實選擇入,選擇阿彌陀佛。但如果個業障凡夫,阿彌陀佛本願對們來說太

個、攝受,現消除罪障;第個、們臨終時候、颠倒時候、時候,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,這兩個理由都太,所以說這個願力,對們來說就特殊因緣。

諸佛當,很佛陀這樣特殊加持,這就經論及曆代祖師當,乃至方諸佛教誡們自己弟子,都殷勤叮咛以阿彌陀佛當個本尊相應理由。

這件事這樣子個衆尊佛,跟每尊佛産應以後,這尊佛對加持力,就決定于這尊佛本願。以從平常活來理解,比如說們依止個善識,這個善歡廣結善緣、修習福報,願力這樣子,起,肯定很能夠成就福報,因為本願就這種力量;另個善識,本願專門弘揚佛法、開啟智慧,跟這個善起,肯定很增長智能。

也就說,每尊佛本願功德,所以跟每尊佛接觸時候,加持力、救拔力,就會同,這樣子

們舉個例子來說,佛時候,摩伽陀國個國王叫頻婆娑羅王,這個頻婆娑羅王臣,個兒子,這個兒子時候,就從象,所以就把這個孩子稱為象護。這隻象平常排洩物都,因為排洩關系,所以增加。

以後,這個象護就騎着這隻象到處遊玩。個王宮宴會當,阿阇世王就跟這些兒子玩起,玩、孩跟孩玩。這個阿阇世王就說珍寶,别也說麼珍寶,等到象護時候說:象,每都能夠現很。這個時候,阿阇世王就就發願:等到國王時候,把這隻象奪過來。

後來阿阇世王把父親頻婆娑羅王關起來,讓活活,殺父親以後,就自己國王,回憶誓願,就請象護來到王宮參加宴會。這個時候,象護父親就跟象護說:阿阇世王個壞參加宴會吉祥。象護說:沒關系,好朋友,沒問題,所以象護就着象參加這個宴會。

參加完以後,阿阇世王就說:象護啊!就好,這隻象就留這個方。象護沒辦法,就。但這個象護得到這隻象福德所招能強奪,所以回到以後,這隻象就從王宮沉沒,回到自己裡,因為這樣子就得罪阿阇世王,所以父親說:危險,能夠

古時候犯到罪,能遠離罪唯方法就。所以象護就這種況之勉強以後,後來就證得阿羅漢果。證得阿羅漢果,個比丘托缽時候,旁邊跟着隻象威儀好,後來釋迦牟尼佛教導說,應該對隻象說:汝!汝!汝次,後來這隻象就離開

弟子們就問佛陀說:象護為象來保護?乃至于後來能跟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法成就阿羅漢?

佛陀說:迦葉佛時代,個商,這個商經商圓滿以後,得到很财寶。這過程,經過間寺廟,法師講經,偶然到裡面聽經,聽以後起歡離開時候到殿拜佛,禮謝寶,這時候發現本尊迦葉佛旁邊,尊當來釋迦牟尼佛。,所賢劫千佛來到世間,都到兜率,然後乘象而。但當來釋迦牟尼佛象,點剝落,所以錢把這隻象作個修,順便把象當來釋迦牟尼佛也作修,再。這個時候跟釋迦牟尼佛結緣、跟釋迦牟尼佛乘象結緣,所以世世招現,乃至于釋迦牟尼佛時候,跟弟子,最後釋迦牟尼佛得度。

說,這個法界世諸佛,每尊佛都代表種加持力,而這個加持力來源本願。,釋迦牟尼佛剛好本願來到娑婆世界,而象護又剛好跟釋迦牟尼佛結緣,剛好機相應,就得度

所以切法因緣,當然因緣決定,因緣來引導跟阿彌陀佛聖号結緣,次又,這尊阿彌陀佛就對種力量──願,包括現照攝、也包括臨終接引,乃至包括功德。而世諸佛本願當,對們末法極惡來說,阿彌陀佛願,對效率,這個就麼剛開始們以阿彌陀佛為本尊理由,因為本願殊勝。

好,們先講到這個方。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